培训交流保障母婴健康提高早产儿新生
11月13日下午,县医院产科、儿科在住院部组织两科室医护人员学习《国际新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便于大家掌握新标准、新动态,用于临床工作中,提高新生儿复苏技能和复苏后管理能力。 儿科主任医师姜苗以PPT形式向大家介绍《新生儿复苏指南目标和原则》。目标是:确保每次分娩时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人员在场,能够迅速组建由儿科医生、助产士、产科、麻醉师组成抢救团队,在ABCD复苏原则下进行复苏。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1)快速评估和初步复苏;(2)正压通气和脉搏氧饱和度监测;(3)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4)药物和(或)扩容;除此之外并强调开放气道和正压通气;及复苏后新生儿监护及后续处理。复苏的基本程序是评估----决策----措施的程序,在整个复苏中不断重复。明确评估3个体征:呼吸、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对于决定进入下一步是最重要的。出生后要立即快速评估4项指标:是否足月?(出生前)羊水是否清?是否有呼吸或哭声?肌张力是否好(敏感)?如以上1项为否,则进行初步复苏,初步复苏要注意新生儿的保暖。 儿科医生彭丹介绍最新的新生儿早产儿护理知识,产房温度:25-28℃。提前预热辐射台:32-34℃或腹部体表温度36.5℃。预热毛巾包裹,注意头部擦干和保暖。早产儿则根据中性温度设定,32周早产儿,将头部以下躯体及四肢覆盖保鲜膜置与辐射台上,分娩后脐带血尽可能挤压向置于低位的小儿之后结扎,可防止婴儿早期贫血等。 儿科主任医师姜苗和产科助产士周志敏对各个阶段治疗、如何操作仪器、护理早产新生儿和有危险的新生儿都做了简要说明及模拟操作。陈玉萍副主任现场演示胸外按压。产科刘艳主任、儿科姜春萍主任做最后总结。她们对此次培训表示满意,大家更加提高认识,在今后工作中,对新生儿、早产儿的抢救有了更加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基础,为提高抢救成功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大家的思路目标更加清晰,对重点关键点把握更加明确,增强科室间协作,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保证医疗安全,促进母婴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hyz/17590.html
- 上一篇文章: 外刊精选母乳中补充脂肪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
- 下一篇文章: 帮扶指导医院医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