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祛白公益活动 http://nb.ifeng.com/a/20190412/7383398_0.shtml

年过五旬的王锐,是医院——医院ICU的护士。她的身份特殊,是协和医学院年恢复护理专业本科招生后的第一届学生(此前有几十年时间,因各种原因,协和一度停办护理本科教育)。20世纪90年代初,她到了美国,开始从事护士工作,一做就是27年。近日,王锐向八点健闻讲述了她从学习到工作,并在护士职业中获得成就感的经历。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

如果当年高考我多考0.5分,现在我就不是护士了。那是在年。我的高考成绩可以进清华、北大、北医或者其他任何一所院校,但正是这0.5分之差,我与协和医科大学(现协和医学院)的医疗系失之交臂。当时协和医科大学每年只收30个医疗系学生,进协和念书当医生是我中学时的梦想,也是我高考的第一志愿。刚好那一年赶上包括协和在内的国内5所高校恢复护理专业本科招生。我就想着,不能做医生,也可以试试护理,于是服从分配,成了协和护理系的第一届本科生。年毕业后,我医院,在外科ICU和小儿ICU做护士,护理心脏术后病人。这是我第一次做ICU护士,虽然只做了9个月,但我就此喜欢上了在ICU的工作。在ICU做护士,挑战很多:在很短的时间内,要记住繁杂的手术名称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快速上手呼吸机、心脏检测仪等设备的使用,懂得各种生命体征化验结果和指标变化的意义,并对病人提供最好的评估,做术后护理。因为工作难度大,一点小小的突破也会让我感到欣慰。尤其在生死线上,你帮病人“重回人间”,那种成就感很难形容。年,我跟丈夫到了美国。到美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申请到了南缅因州大学护理研究生院的全额奖学金。和国内不同,在美国读护理学硕士前,必须拿到当地的护士执照。所以我和对方学校做了一个约定,进入临床前拿下护士执照。考护士执照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我记得出国之前,协和的老师直接和我说,那个执照很难考,你不用想了。结果阴差阳错,我考到了难考的护士执照,硕士却没读完。当医院里做过多年护理工作,甚至已当上护士长或进入更高管理层次的人,研究生学历会对他们未来事业发展更有帮助。而我个人偏好是临床实践,感觉所学和所需相去甚远,加上课程侧重理论,对一个刚到美国,对美国社会和医疗护理行业缺乏了解,医院的外国人而言,学起来很吃力。于是,我选择退学了。年,我正式开始在美国做护士。从成医院ICU我在美国的第一份护士工作,医院的成年人普通病房。正是在这里,我开始把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实践,从零开始做护理上的每一件事,熟悉美国医疗系统。医院对护理管理治疗记录要求很?,很多时候“没写就等于没做”。对比当时在国内做护士的短暂经历,我觉得最大的区别是:美国护士职业地位很高,没有像中国与医生比低人一头的感觉。在国内,是医生更重要;而在美国,护士也很有话语权,可以给医生提建议,医生也会听取护士的意见。因为护士是医生的执行者,是医生的眼睛。医生主要开医嘱,接下来就是护士来照看这个病人,护士是最了解病人病情的。不过,医院做了一年多,我就辞职了。因为我想去ICU工作,不愿待在普通病房。年初,我进了医院(TheChildrensHospitalofPhiladelphia,简称CHOP,医院中名列前茅),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护士,然后一直干到现在。医院NICU唯一?个来自国外、完成了护理本科教育的护士,现在也是。△王锐(前排右一)和同事的合影(受访者供图)在CHOP,工作紧张,但很有挑战性。我们NICU的病人来自美国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其他国家,医院转来。有小至仅有克、妊娠22-23周的早产儿,大到十公斤重的一岁小孩,病情种类繁多,大多数是危重病人,有呼吸机辅助,依靠多个静脉药物营养支持。我们NICU可以收个病人,经常?个12小时的班次会有?台手术。挽救病人让我感觉蛮自豪,也是从这里开始,我越来越认可我的职业——当初选择护理专业,是对的。过去二十多年里,我做过床旁护士、SDU(SpecialDeliveryUnit,特殊产房)护士、ECMO(体外膜氧合器)床旁护士、护士技术指导、值班护士长,现在主做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s,中心静脉导管介入)。护士也能做高难度操作在美国,高难度操作不只是医生的专利。比如床旁中心静脉导管介入,我就是我们病房第一个完成这个操作的护士。很多重病新生儿不能吃东西,怎么给药成了一个问题。不可能肌肉注射,必须通过静脉——也就是说,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如果都等到医生来操作,有时一个小孩要等2~8天,有的小孩等不到,可能就会病情加重,甚至夭折。△医院意识到这个问题,年9月,就选了10个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护士(我也在内),来接受PICC的培训。培训了一段时间,我们掌握这项原本医生独有的技能后,开始真正上手。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独立做这个操作的情形。那天上午,我刚完成PICC实习操作,拿到独立操作证书。当天晚上上夜班时,我们NICU主治医生就告诉病房,有个病人需要PICC。机缘巧合,这次操作由我来做。我当时很激动,但更是紧张。我之前的操作,是有老师在边上当助手,每一步都有老师指点、提醒。这次是我独立操作,而且需要指挥无菌操作助手及床旁护士配合我完成PICC介入操作,责任重大。我的病人是个有呼吸机支持的早产?,患有严重新生?肠感染。一个和我一起参加培训但尚未结业的护士来做我的助手。因为是第一次由护士来做PICC,床旁有不少人给我打气。幸运的是,操作很顺利,看到成功介入的PICC在X光机上的显示,医生宣布PICC可以马上使用时,周围响起一片小小的欢呼声。之后,我又连续给7个患儿成功实施了PICC介入,信心大增。带教医生对我说,这个操作,能够有50%的成功率,就已经很高了。很多人可能对这个操作的难度没有认知,最大的一个困难是,我们不是在手术室做,而是要在病床旁做。床旁没有像导管室/手术室里有持续超声及放射照影设备,加上NICU病人太小,因为各种疾病,很难找到能做PICC的血管,有时即使成功放进了PICC,也可能无法送到理想位置,导致置管失败。△做了中心静脉导管介入的早产儿(受访者供图)之所以要在病床旁做,是希望我们速度要快,还要减少转运患儿带来的风险。这些ICU里的小孩,大多数都戴着呼吸机或者其他设备,移动起来很麻烦,也很危险。从开始做PICC介入操作时,我就开始统计:做了多少例,接触的都是什么病人,我做错了什么,做成功了多少。算下来,我做成功了个,一年差不多个,成功率是88%。我们护士PICC团队成立以来,不断发展成熟,把床旁PICC介入制作率从之前的30%提高到年底的92%,这是个重大突破,对提高病人安全意义很大。医院能够让护士参与更多技能培训,学习更多新技术,给予护士更大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好的。对我个人来说,如果能完成一次高难度的操作,成就感还是很强的,我会欣慰地告诉自己:至少给了病人一个与疾病相搏机会。要护理孩子,也要“照顾”他们的父母我们病房可以收差不多个病人,平均每个班(12个小时)有74个左右护士在岗。对于重病人,护士和病人的比例是1:1;病情稍微轻一点的病人,一个护士可以同时照看两个;如果是极严重的病人,则是两个护士护理一个病人。在我们病房,每一个孩子的病情变化,护士都要了如指掌。不仅要护理好病情危重的婴儿,还要随时给焦虑的新晋父母提供治疗信息,增加他们和婴儿之间的情感沟通,让他们尽可能一起参与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同时要给患儿父母做好培训,等小孩出院的时候,要保证这些父母已经完全掌握后续的相关护理知识。与紧张焦虑的父母搞好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并不容易,护士需要有充分的知识,随时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我回国时,去过一些地方的新生儿重症病房,发现一个护士有时要照料1~6个孩子,精细化程度差距很明显。和国内新生儿重症病房相比,医院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孩子的家属或者父母,是可以24小时陪床的。每个病人床旁都有摄像头,可以让不能在床边陪伴的家人24小时看见孩子。在国内住院,医院重症病房都不允许家属探视或者陪床。医疗护理过程不公开,不明朗,如果发生什么问题,最后和家属的交流就不会特别通畅。有个来医院参观学习的国内医生,曾经抱怨有时医生会受病人家属威胁。我说,你看我们这里,如果病人家属一直在边上看着,我有什么事情都可以随时和家属说,不可能藏着掖着。家属或许有不高兴的地方,但是起码没有不信任。在美国,护士是个好职业在美国,有很多人从其他专业或职业,转来做护士(国内有很多护士却在考虑转行)。我有两个护士同事,他们原来是做律师的,还有一个,原本是学文学的,后来都觉得没有太大的价值感,就转行来做了护士。还有一些同事,原本是做其他职业,有小孩之后,医院看病,发现护士的工作很有意思和价值,等孩子稍微长大一点,自己就开始做护士。现在还有一个趋势,中途转型做护士的越来越多。差别为何如此明显?说到底,是付出和收获是否匹配的问题。在费城,刚毕业的护士,年收入可以超过5万美元,时薪至少25美元。一周工作36个小时,就叫全职;你加班工作40个小时以上,工资就是1.5倍,但是一周工作不能超过60个小时。我会鼓励年轻人去考麻醉护理,这个专业收的学生比较少,但只要考上,学成之后,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当然,其他护士慢慢做,到了一定资历也可以挣到可观的收入)。对于一个年轻人,做一段时间护士,再读28个月的麻醉护理项目,读下来一年能挣15万美元,相当不错。护士可以根据生活需要,自己控制工作时间。可以选择12小时或8小时的班次,全职护士每周工作满36小时就行。如果想加班,医院打电话,医院有需要就可以去上班。我带小孩的时候,一星期只上班两天。如果是半职的话,也可以一星期做一天或者半天。在美国,护士是一个能让人很有成就感的职业。做护士不是意味你学习不好,恰恰相反,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试,才能成为护士。直到现在,在美国做护士,都要考执照。而要获得参加护士执照考试的资格,必须学满相关专业最基本的学时: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精神科。我刚到美国那会儿,考护士执照前,在协和的本科教育实际上满足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的学时,但在当时,协和护理学还没有精神科方面的教育,直到去美国读硕士,我才补上了这一科的学时。护士的继续教育也很重要。考到护士执照以后,每两年,都要更新一次证书(每个州要求不一),更新的要求就是满足一定的再教育学时(比如宾州是30个学时),提供上述5科的学时教育证明。这样定期更新知识系统,我觉得可能是护士水平的一个保障。在美国,护士何时退休是自己决定。现在我已经50多岁,但我还没想退休,我觉得自己还挺年轻的,这份职业我做得很开心。我的那些朋友,有些都已经六十多岁,他们也还在这个岗位上。往期回顾:协和前辈用他们的身体力行告诉我一名协和毕业生的成长经历:感恩成长收获

百年系列

协和护理教育周年

欢迎您的投稿~

投稿邮箱:

Liangtao1

hotmai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wy/17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