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血红蛋白的功能主要是输送氧到各个组织器官,并把组织代谢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到肺部排出体外。当体内的铁缺乏时,血红蛋白含量和生理活性降低,引起携带的氧明显减少,从而影响大脑中营养素和氧的供应。出现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铁提供能量,并帮助大脑发育。

人体中大约35%的铁为储存铁,储存铁的主要形式是铁蛋白,主要分布在肝脏、脾脏、骨髓等网状内皮系统。整个铁蛋白分子呈球形,具有相当大的结合和贮存铁的能力,这种能力足以维持体内铁的供应。铁蛋白具有调节肠道铁吸收的功能,还可防止原子铁对组织和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另外,铁蛋白有调节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在感染时参加营养免疫。有人发现与白血病相关的抑制物也是一种铁蛋白。在临床上,血清铁蛋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指标,其值低为缺铁,值高为铁过多,这与肝细胞坏死、炎症、肿瘤有关。其他的含铁蛋白质,如含铁酶类,虽然它们的含铁量仅占人体总铁量的0.1%左右,但所起的作用至关重大。

冬季铁对人体的作用

①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帮助御寒

有研究表明,人体产热过程会不停消耗氧气,而铁的主要功能便是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参与氧运输,足以见得铁对于产热的重要性,而美国重量学家和营养学家试验也表明:对寒冷耐受力低的人,血液中铁元素含量不足,并常伴有血浆中甲状腺素降低的情况。

②增强宝宝体质,提高抵抗力

冬季较冷,相对而言宝宝的活动量也有所下降,消化功能减弱。适当补铁可减少肠道感染,改善孩子食欲下降的情况,提高抵抗力,让宝宝安全过冬。

宝宝为什么会缺铁?

1、宝宝体内存铁量不足

胎儿可自母体获得铁并储存于体内,以便离开母体后使用,这部分储存主要来自孕末期,也就是胎儿期从母体所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3个月为最多。正常足月儿体内所贮存的铁在出生5个月内已足够用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如果在孕期准妈妈患严重缺铁性贫血、或者胎儿早产,或者是双胞胎都可能造成新生儿贮铁减少。

2、铁的摄入量不足

无论是母乳喂哺还是人工喂养,6个月后,如果单用奶类喂养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因素

小儿生长发育速度越快,铁的需要量相对越大,越易发生缺铁。婴儿至1岁时体重增至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可增至5~6倍。如不注意含铁食物补充,则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4、铁消耗或丢失增多

由于长期腹泻、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宝宝应该摄入多少铁,应该如何补?

1、推荐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矿物质铁的推荐摄入量(RNI)或适宜摄入量(AI)为,0-0.5岁0.3mg/d;0.5-1岁10mg/d;1-4岁9mg/d;4-7岁10mg/d。若已经出现轻微缺铁症状,需及时加量补充铁剂至少4-6周,直到宝宝身体中的储存性铁较为稳定,并且配合维生素C或者乳铁蛋白帮助铁的吸收,医院进行检测,遵医嘱。

2.及时添加强化铁的辅食

母乳中的铁较少,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也会拼命进行铁的储存以维持身体前四个月对铁的需求。因此4-6月龄后的孩子一定要循序渐进添加强化铁的辅食,比如强化铁米粉、蛋黄、肝泥等。宝宝的第一口辅食最好是强化铁的米粉哦。

3.促进铁吸收的“利器”——维生素C

维生素C为一种较强的抗氧化剂,可将人体难以吸收的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从而增加宝宝体内铁的利用率。冬季含维生素C较多的食物包括深绿色的蔬菜、橘子、猕猴桃、柚子、葡萄、草莓等,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可适当吃一些哦。

4.冬季可适当吃一些黑颜色的食物

中医养生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即养生也应顺应四季变化,冬季是储藏的季节,意为养精蓄锐,宝宝以及家长都可以适当吃一些黑色食物聚集肾气哦,除此之外,每天睡前热水泡脚,并按揉脚心也是不错的养生方式。

5.铁锅煮饭补铁并不靠谱

确实,铁锅炒菜时,会有部分铁屑掉下,与酸反应就会变成铁离子。但这样的铁为非血红素铁,吸收率只有3%-5%,况且炒菜时所加的油脂也会影响铁质与酸的接触,从而使铁离子的溶出降低。这种方式确实不可取哦。

6、补充铁剂

如果宝宝已经出现缺铁或者饮食习惯不能摄入足够的铁,要及时补充铁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bg/17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