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的情绪问题,是孩子面临的大挑战
当孩子在幼儿园出现情绪问题时,我们更应该再次通盘考虑孩子的社交以及子我概念发展史。尤其是“在儿童早期发展并不顺利的儿童”,因为不同的阶段以及社交互动因素,在面对团体学习的当下,也需要另一些不同的思考。社交问题在孩子身上十分常见,并不能只归因于家教。 妈妈您辛苦了,情绪的问题在早产的孩子身上十分常见。我们先花一些时间来解释一下这些问题的产生,在此我们要先理清,孩子的情绪问题常常来自于“环境互动的经验”,并非环境或家庭之中任何一个人的错误。所以,千万不要将这些压力放在家人或自己身上。会在此强调这点,是因为情绪的问题非常有渲染力,容易影响家庭中的正向力量。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要正向乐观的陪伴孩子目前遇见的问题。早期发展不顺利,会让孩子的成长里程顺序改变。 在孩子的身上有一个重要的特质“早产”,这个特质相信在妈妈的努力下已经不令人担心了。而现在的环境压力沉重,孩子多多少少有产程的特殊情形,其实不需要太在意。换一句话说,孩子想快点来到世上谁也挡不住。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早产的孩子在出生前几个月的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增加体重”。所以,营养获得是那时的重要课题。 再者,一般早产的孩子都会比较瘦小,与其他人的互动方式就因为婴幼儿时期的种种因素而出现不一样的环境互动。例如:孩子会需要更注重饮食,而被喂食更长的时间。因为体型,大家会不自觉的一直抱着。因为大家更害怕他受伤,而将之保护的更好。这些互动的方式,会让孩子的依附关系以及自我认知比一般孩子成长的慢,所以早产的孩子即使成长曲线已经与其他孩子无异,在社交互动以及自我概念、甚至是依附关系上都会需要更多的时间。 总而言之,只是因为在发展的过程中“重点不一样”罢了,所以当我们无法觉知孩子的状态,就显示出现在妈妈觉得困扰的问题。有这样经验的孩子,和大人的互动经验是十分丰富的,并且习惯被照顾的情况。所以,当孩子在幼儿园时,老师并没有像家人一般的互动频率以及互动模式,加上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动社交是在家中完全无法经验的,如果孩子之前没有类似的经验,现在孩子的状况就是无法在环境之中获得主控感觉的表征。而在环境之中没有主控的感觉,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这对孩子来说非常可怕,所以才会天天上演哭着上课戏码。 面对问题要正向乐观,环境调整才是重点。 针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绘本或是说故事效果不是太好,建议妈妈可以重新思考一下可以利用的资源。我先提供一些建议,妈妈可以依自己的情况加以调整。首先,孩子现在可以先上半天课。因为早上的课一般比较有目的,孩子可以在一个较为有架构的还境。相较于下午的课较为自由,所以可以先询问老师孩子在哪一段时间适应较好。让孩子先固定参加表现较好的课程,同时可以理清孩子的压力源是在哪里。但是,等孩子适应后,就尽量改回整天课,以增加孩子之前较缺乏的社交经验。 然后,请在环境压力轻的时候让孩子进入教室。一般,不喜欢上课的孩子都会拖到很晚进教室,这是恶性循环,在当下孩子的压力以及老师的压力都很大。所以,请在很早(早上的课)、或是大家还在睡觉(下午的课)的时候,让孩子进教室,并减少增强孩子哭闹行为的动作,并加入孩子可以执行的事。如:一进教室帮妈妈某个东西放在柜子里。减少环境的压力,可以让孩子较为有办法响应环境。同时,可以让孩子以步行的方式上课,或是早一点下车,走去学校。一些运动跟自己走路的方式,会让孩子情绪较为平稳,行为较为独立。相较于,到校门再从车里把孩子“拔”出来,较能给一天良好的开始。 课堂小技巧,减轻孩子以及老师的压力。 然后,请建议老师将肢体动作或是陪伴孩子的方式改成“团体动力安排”,例如:在上课时,将孩子放在老师的非惯用侧,当老师在上课时,两边的位子是很安全的,而非惯用侧的位置可以让老师适当的忽略孩子,避免给于太多压力及注意。对于,很怕上课的孩子来说是一开始较适当的位子。同时,一般老师会不自觉的将表现最好的孩子放在自己对面,这时我们的孩子就可以看到最适当的模仿对象,开始学习上课应该有的样子。 同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待孩子一起去参加一起亲子课程。不一定要特地的正式课程,我们要考虑的试射将互动方式。例如:百货公司的DIY、教会活动、故事屋、甚至试一起去玩具店玩已经拆开的玩具、图书馆、公园,都是很好的方式。并且要让孩子在可以适应的地方,在开始慢慢在孩子觉得安全的地方学习和其他孩子相处。 建议帮孩子找寻关键人物,通常是班上“最温吞”的孩子!!因为,我们一直希望孩子和活泼的孩子互动,但是活泼的孩子反应太快,在一开始时我们的孩子会追不上。所以,建议寻找较文静的孩子或年纪较小的孩子,让孩子先练习主动互动。然后这些互动经验就是孩子可以用来应付其他环境的基础,在一开始时孩子们的交互式鸡同鸭讲的,要到中大班才会讨论一个共同的话题,在此之前,孩子都是练习各说各的。甚至您需要准备一些适合孩子的话题,让孩子练习。例如:大家都听过的童话、现在流行的儿童音乐、假日出去玩。 以上,先提供一些较为平实的建议,希望可以提供您一些正向的想法。因为孩子的成长课题时时不同、天天在变,也因为如此,孩子才能一天天长大。有健康的家长,才有快乐的孩子。照顾孩子,也请不忘“多多爱自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wy/17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技术创新走在前列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下一篇文章: 早产儿救治专家陈宏香早产儿健康成长,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