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想说ldquo消灭你rd
射频消融手术前的谈话,患者和家属除了关心“手术的安全性、成功率”等问题。常常还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医生,手术大概需要多少时间?”这是一个比较令我们“头疼、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关于手术很多是无法预测的。特别是“室性早搏的消融”,常常会有一些“插曲”。 在前面的章节,我们曾介绍过,室性早搏是因为心脏中存在异常的兴奋点,这个兴奋点发出冲动的信号,干扰我们的正常心跳。这个异常的兴奋点,如同我们的脸上长的“痣”,想要根治就只能把这一点“点去”。不同的是,点“痣”是直视的,我们能准确直观地看到“痣”长在脸上的位置,然后把它“消灭”。但是异常兴奋点,我们是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只能通过我们的射频消融导管在心脏内慢慢地寻找,通过异常兴奋点发出的电冲动信号信息,慢慢地靠近这个点,最后再准确定位,“一击即中”。 异常兴奋点对于心脏其实是非常小的一点,寻找这个点颇有些“大海捞针”的感觉,但在术前我们会根据室性早搏的形态,大概判断异常兴奋点的位置,确定一个大概的寻找范围。但是这个范围相对兴奋点还是非常大的,还需要射频消融导管的仔细标测寻找,这个寻找过程的时间是“最不确定时间”。顺利的时候,可能10几分钟就能找出兴奋点;不顺利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且手术过程中常会遇到以下“三最”等让人头痛的事情。 最“窝囊”我们需要依靠异常兴奋点发出的电冲动信号的信息来“顺藤摸瓜”地找出这个点的位置。但是如果在手术中这个异常兴奋点不发放冲动,没有室早了呢?怎么办?那我们就会变得“无从下手”,无法进行手术了。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少见。不少患者在上手术台前室早都非常多。一到手术台上,因为“紧张”等种种因素,或者因为“兴奋点”知道我们要消灭它,害怕地躲起来了,室早就消失了,或者变得非常少,不能给我们提供足够的信息。我们用尽各种方法,也无法使早搏多起来,就无法进行下一步手术。这是让我们感觉最“窝囊”的事。 最“郁闷”异常兴奋点理论上可以存在心脏的任何一个位置。比如就会有一些兴奋点非常“狡猾”地长在心脏的正常传导系统附近。我们在消灭它的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传导系统,甚至造成“严重心动过缓”等并发症,我们只能放弃消灭它。或者异常兴奋点的位置特别深,甚至接近心脏的“外膜面”。我们的射频消融导管一般是在心脏的“内膜面”进行操作的,射频导管的能量有时不能到达心脏的深部,甚至穿透深部到达“外膜面”,这样就无法打击到这些异常兴奋点。知道异常兴奋点的位置,却不能消灭它,这是我们最“郁闷”的事。 最“傻眼”一个异常兴奋点发出冲动的一般产生一种形态的室性早搏。一个异常兴奋点的消融效果是最好的。一般来说,大部分没有心脏器质性疾病的特发性室早只有一种形态,即一个兴奋点。但是有时也有意外,有些患者在第一个异常兴奋点被消灭后,存在“被压制的兴奋点”。当少了第一个兴奋点的压制后,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兴奋点就会出来“活动”了,就会出现第二种形态或第三种形态的早搏。这会让已经为消灭第一个兴奋点,隐隐有些兴奋的医生们,有点“傻眼”的感觉。有时候两个异常兴奋点的位置“天各一方”,这也意味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寻找另一个兴奋点。 慢工出细活此外,我们消灭兴奋点,并不是直视、直接的,而是通过我们的双手操控射频导管与异常兴奋点接触,颇有些“隔山打牛”的味道。我们的心脏并不是光滑的,里面同时存在很多的附属结构,有时想要射频导管与兴奋点“亲密接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非常考验术者的手上技术,同时也会花费一些时间。其实,“室性早搏”的消融就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事。 虽然“消灭室性早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医生们肯定会尽力把这个“细活”做到最好。一台成功的室早消融术也离不开患者们的配合,正是因为患者们在手术台上安静地配合,才能让医生们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手术当中。正是因为患者们的信任,给予医生们更多的时间,才能让医生们精准地找出每一个“异常兴奋点”,“一击即中”! 编辑:郁一波 作者:傅国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wy/14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室性早搏,偶发还是频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