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儿医院的新生儿内科病房中,伴随着监护仪的滴答声,响起了轻缓动听的音乐和妈妈的呢喃细语。当30周的早产儿越越(化名)在暖箱里第一次听到录音笔中传来妈妈的声音时,她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安静聆听着妈妈的哼唱,时而把头转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偶尔还会抬起小胳膊伸个懒腰或者抬抬小腿。平时爱哭闹的越越,经过妈妈的“安慰”后,显得格外舒适,监护仪上显示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也更加趋于稳定,不一会儿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近日,新生儿内科通过临床的实践探索,新开展了“音乐疗法”,通过播放音乐帮助缓解患儿哭闹、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也是新生儿内科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提升医疗工作温度的又一新举措。

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放开,早产儿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围产医学的进步让超早产儿、极早产儿生存率越来越高,但“过早独立”也使早产儿在未来成长过程中出现神经心理障碍的风险逐渐升高,需要特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lt/17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