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记忆崂山百年前的德文石刻中国管
青岛 年(清光绪二十三年)11月1日,德国政府以山东省发生的“巨野教案”为借口,派舰队进入胶州湾,11月14日晨,德国海军陆战队官兵人在青岛登陆,守将章高元避战自撤,清政府屈辱求和,11月30日又命章高元率部移驻烟台。年3月6日,清政府被迫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又名《胶澳租界条约》),租期99年,并允许德国在山东修筑铁路和开采沿线矿产。年,德皇威廉二世将租借地内的这片新市区,正式定名为青岛。青岛从此沦为德国在远东的殖民地。为了达到永久占领青岛的目的,除签条约、建基地、立建筑外,还大量刻碑记,妄图树碑立传永久占领青岛。 德文石刻:“DemMaultiermachtvielLustundSpass,ZuSteigenaufdenHoffnungspass” 直译译文:“登上这条希望之路,让这头骡子感到非常有趣,它很高兴。” 位置:崂山。从大河东进山,过石桥进入河谷,前行约m,在河道的西岸石壁上。 德文石刻:“NURMUTMEINFREUNDBISTDUERSTOBENWIEWIRSTDUTRANKUNDAUSSICHTLOBEN” 翻译:“振作起來,我的朋友,当你到达山顶时,你将会畅饮,并赞叹这美景!” 位置:崂山。从上个石刻处继续前行约1公里,在河的对岸有硕大峭壁。 在崂山茶涧,参场下面有三大巨石拥揽一汪清澈见底的清潭,潭边巨石上刻有一行德文:“1898、1912PRINZENBAD”。 据说这个地方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白鳝湾。崂山史学家蓝水曾经作诗“茶涧得名信不虚,考盘往返忆当初;德人亦解爱奇秀,留有摩崖斗大书。”其中,“斗大书”即指此处著名的德文石刻,这段德文翻译为“、王子沐浴之处”。 此处的王子应该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弟弟海因利希(Heinrich)。海因里希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弟弟,被封为普鲁士亲王。他年来青岛与清政府划边界立界碑,年来视察。自然两次他都去了茶涧,并下榻在伊伦娜旅馆,还在茶涧洗过澡,并在洗澡处留下石刻:“、王子沐浴处”作为纪念,这是崂山茶涧4处德文石刻中刻字最大的一处石刻。 从茶涧庙继续上行,就能看的这个石牌,德文刻字是“LERCHE”,德文直译是“云雀”或“百灵”,音译为“莱尔切”,有点像现在的门牌。莱尔切(LERCHE)是当时的海军高级医官,在崂山柳树台设立麦克伦堡别墅的提议就是他在年提出来的。这一愿望得到殖民当局的认可,并最终选址于崂山南九水的柳树台。 根据史料记载,从伊伦娜旅馆北去可以到达黑风口(德占时期叫希望口),从这里有路可以直接到达崂顶;也可北下到凉清河沿着当时有黄色标志的道路穿过白沙河的河谷到达双石屋(现北九水,道路十分艰难,只适应于步行锻炼的人们),从双石屋仅15分钟的路程到克罗森别墅或麦克伦堡别墅(现柳树台)休息;南下可穿过太子谷(现茶涧)再经过登瀛便可以到达沙子口(约20公里)。现在这条线路成了户外活动首选的路线。 伊伦娜旅馆就在这块石碑的后面,通过山口进入一个足球场大小的一块盆地,四周群峰环立,中间有一堆建筑废墟,此地叫茶涧大圈子里,海拔米左右。当地老百姓俗称伊伦娜旅馆为“鬼子楼”。 伊伦娜旅馆的建造时间为年,年毁于风暴,年由在青德人登山协会投资重建。年,日占青岛后因无人管理而倒塌,现在有着艳惊崂山之称的“伊伦娜旅馆”在历史的长河中香销玉殒了。该建筑是在年由德军退役上尉克罗帕尔设计建造,建成后该旅馆在夏季总是开放的,向过往的游客提供饭菜和饮料,旅馆有3间房子可以提供10个床位,价格与麦克伦堡别墅相同。据德人百年前记载:“在这座旅馆建好后,从青岛出发组织了几次大型郊游。这个建筑物的环境优美无比……” 伊伦娜旅馆隐蔽,不易找到,有资料称避暑楼,后经衣琳考证是伊伦娜旅馆,同时有老照片原拍地作证。 崂山烟台顶。 “ERINERUNCSeesHuberMüller” 有人曾翻译为:“烟台顶年胡伯穆勒“ 根据这块碑文所示,第一行的“ERINERUNC”可能是“烟台顶”的谐音,此石刻刻于年,是由一个叫胡伯米勒的德国人所镌刻。 其实这应该是一处英文石刻,译文是:“依琳妮闰柯于年(在此)遇见胡伯尔和米勒”。 本文作者为网友“山海挚友”、崂山石刻研究者许健先生。(来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整理:何良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hyz/18557.html
- 上一篇文章: 青年科学家50论坛有什么重要性它能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