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带你看这场海洋科技盛宴证券时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与创新的新引擎。10月15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报告显示,至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年均增速为3.3%,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年指数为.3,比上年增长2.3%,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其中,发展水平指数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的贡献为41.1%,比年增加1.1个百分点;发展成效指数的贡献为29.2%,比年减少0.8个百分点;发展潜力指数的贡献为29.7%,比年减少0.3个百分点;十年间海洋经济各方面发展基本平衡。对于深圳来说,下一个有潜力的增长方向在哪里?海洋经济或许是答案之一。10月15日,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海洋经济展会,海博会今年采取“线下+线上”办展新模式。此次海博会旨在促进海洋领域各行业上下游企业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在危机和挑战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作为海博会宏观论坛,国际海洋经济合作发展论坛重点探讨了两个议题:一是海洋经济不同领域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重要影响;二是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新技术来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本届海博会设置了多个分论坛,在海洋生物医药与功能制品产业发展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海洋生物药物和海洋生物制品研发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中的关键难点、未来趋势进行高端对话,据悉,海洋还是创新药不可替代的源泉,目前已有包括头孢噻吩在内的17种海洋药物在全球获批上市。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在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洋生物资源极其丰富,要想充分地利用需要通过三个主要途径——资源的直接利用、天然生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以及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进一步发展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展会现场人气高涨证券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现场人气高涨。展馆共搭建了船舶及港口航运、海洋资源开发、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态环保和安全、海洋生物医药六大板块,云集近家国内重点海洋经济龙头企业60余家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一大批领先产品、解决方案及技术需求集中亮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的展会现场展示了其海洋科考、海洋开发、海洋运输的具体方案。华为海洋的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年,华为海洋签约个海缆项目,服务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深圳市盐田港集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盐田港集团积极推进“东进战略”,年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注册成立小漠国际物流港,实现“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一期工程泊位岸线总长米,总面积约46万平方米,设计吞吐能力万吨/年。深交所发布国内首只海洋经济主题股票指数,近八年累计收益89%就在10月1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与自然资源部,共同举办“国证蓝色指数”发布仪式暨“海洋中小企业投融资和重大科技成果路演”活动。国证蓝色指数(简称:蓝色,代码:)是国内首只权威海洋经济主题股票指数,反映海洋经济领域上市公司运行态势。指数由深交所全资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联合自然资源部下属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制。据悉,蓝色以深市上市公司和纳入深沪港通的港股标的为选样空间,综合考量海洋属性、行业覆盖面及财务状况等因素,筛选排名靠前的股票作为样本股。目前,蓝色样本股共62只,其中深市A股37只、港股25只。据测算,自年底至年9月底,蓝色累计收益为89%。深交所表示,蓝色对打造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风向标、优化海洋产业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深交所强调,近年来,资本市场持续加大服务海洋经济力度,成为海洋经济投融资的重要渠道。下一步,将继续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要求,持续深化与自然资源部合作,加大对海洋拟上市企业培育力度,推动创新型涉海企业投融资精准高效对接,服务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蓝色指数开发投资产品,满足金融资本配置海洋产业需求,推进相关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提供多元化资本市场工具,促进涉海生产要素集聚流通,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概念有哪些上市公司?华西证券认为,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产业活动,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海洋经济概念上市公司名单深圳交出“成绩单”不少城市也在发力近日,深圳市副市长张勇近日给出这样一组数据: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约2亿元,同比增长约8%,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值约10%。“年深圳市海洋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总量再上新台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蓝色经济已经成为深圳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张勇介绍。他还透露,深圳已建及在建的海洋领域各级创新平台近34个,集聚了近千名海洋领域高级研究人员。已建有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装备研究/生产基地、海洋生物医药技术支撑平台(坪山)、国际生物产业基地、深海海洋装备试验和装配基地、深圳蛇口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等一批海洋相关基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是深圳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目标。年6月,《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再到《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写入“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不过,对于发展海洋经济,不少城市也在发力。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梳理,截至目前国内已有深圳、上海、天津、青岛、宁波、舟山等6座城市明确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那么,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又有哪些优势?在市场人人看来,深圳毗邻南海,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此同时,深圳经济实力雄厚,拥有规模庞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优势可快速延伸嫁接到海洋领域。深圳海洋龙头企业集聚,陆海统筹体制机制率先理顺,为城市与海洋融合发展,塑造城市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去年的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深圳的海洋新城揭开了神秘面纱。根据规划,海洋新城位于珠江口东岸,深圳大空港规划区西北部,毗邻全球第一大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规划面积7.44平方公里。尽管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与上海、青岛等国内主要海洋城市相比,深圳的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仍然有较大差距。以上海为例,年上海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7.2%。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表示,深圳发展海洋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空间资源不足,公里的岸线已经所剩无几。此外,深圳源头资源的积聚密度还不够,依旧缺乏全球顶尖的研究机构,而且海洋经济领域的开放度和国际化程度还不足等。就在日前,深圳正式印发实施《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年》,对“十四五”期间深圳如何增强“蓝色实力”作出了一系列规划部署。《实施意见》提出,重点引导和推动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资源开发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积极引导海洋金融、港口航运开放合作,增强国际化水平;建立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hlff/19567.html
- 上一篇文章: 杨超越,火不过三天中国新闻周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