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考亭论坛——建本文化分论坛暨第三届建本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建阳考亭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就建本文化传承创新、建本文化艺术价值挖掘、闽刻文献(含建本)研究、建本雕版印刷技术历史价值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为高质量推动建本文化再续辉煌建言献策。

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研究员张积:

在灿烂的中国印刷出版史上,建阳先贤以建本为核心,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文化奇迹,形成“建阳现象”。“建阳现象”所包蕴的丰富文化内涵,可以用六个“最”字来概括:古代建阳的坊刻与私刻群,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建本编辑加工方式的创新,是最多的;建本的覆盖面,是最广的;建本行销的足迹,是最远的;建本的营销手段,是最有声势的;建阳出版事业持续繁荣的时间,是最长的。

“建阳现象”如何产生?答案惟在“创新”二字。建阳出版业有着多年的兴盛史,建阳出版先贤及时把握了时代脉搏,以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和创新手段,勇于投身激烈的市场竞争洪流,创造性地推出了价格实惠,便于阅读、理解、记忆的图书品种,照亮了建阳书坊印刷出版业的繁荣之路。今天,思考建本文化和“建阳现象”的内涵,特别是揭示它的创新价值,对于当代出版事业乃至文化教育事业的启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祝帅:

宋代建本图书远销世界各地,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

在书的卷末或序文目录的后边、封面的后边刻印图记,镌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人、刊刻年代、刊版地点等,这样的图记被称为“牌记”,是建本首创。建本封面包含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和时间等信息,引领全国的潮流,被各地效仿、在各地普及。建本采用的字体多种多样,部分字体沿用至今。建本上图下文,以图辅文,以文释图,图文并茂的版画插图让典籍通俗化。建本古籍具有种类繁多、存世量大、艺术性高、思想性强的特点,是研究古时我国历史文化艺术的宝库。

开展建本文化的研究,不仅要注重“新材料”的发现,还要转向“新问题”的探讨。其中,依托印刷史与书籍史进行研究,从中提取丰富的艺术资源,进行艺术领域的分类和交叉比较,为深入挖掘建本文化的时代价值,加快建本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福建省委党校教授林怡:

福建尤其闽北自宋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刻书中心。一千多年来,闽刻文献(含建本)在推动中华文化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方面都有突出的历史贡献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所谓闽刻文献,即指清末之前在闽地刻板印刷的书籍,“闽刻”含“建本”和“建本”之外的福建刻本。闽刻图书在历史上享有盛誉,为文化传播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进一步推动对闽刻文献(含建本)的研究,我建议编撰《海内外所藏闽刻(含建本)善本书志》,对海内外闽刻文献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调查,著录和复制书影;在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和建阳等地设立闽刻或建本图书博物馆;加大闽刻(建本)研究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充分研究海内外闽刻的基础上,全面评估福建文化(包括朱子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田建平:

建本具有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及历史价值,为知识的传播、交流创造了重要条件。特别是南宋时期闽学兴盛,进一步推动了建阳印刷业的发展。宋代是中国印刷文明与出版文明的“黄金时代”,以建本为代表的雕版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及书籍的大量生产,促进了中国以往一切知识的聚积、提炼、区分和推广,开启了对传统经典多重诠释的自由之风,从而形成了宋代精神思想、文化与学术的多元化、多样性。

宋代出版业既是宋代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宋代文化兴盛的重要原因。宋代出版业蓬勃发展时期是中国雕版印刷的奠基时期、经典时期,既包括文本的出版,也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资源配置及生产技术等内容。商业资本在整个书籍出版业中成为一个普遍的经济因素。宋代卓越的雕版印刷技术,为后世所效仿,这一时期所刊印的建本书籍与欧洲三四百年之后刊印的“摇篮本”书籍占有同样重要的历史地位。

福州理工学院教授方彦寿:

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建本图书将朱子学著作不断对外传播,让朱子文化走向东亚,走向欧美,走向世界。历史悠久的建阳刻书业在中华文化发展和传播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朱熹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出版家。他早年曾在建阳崇化书坊开设书肆,有不少著作是自己刊刻出版的。他所开创的考亭学派,是两宋时期众多学派中与刻书业关系最为密切的学派,在中国出版史上,开创了学派刻书的先河。世界上第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版权文告的诞生,是在南宋嘉熙三年(公元年),朱熹弟子祝穆在建阳麻沙刊刻《新编四六必用方舆胜览》的卷首有嘉熙二年十二月两浙转运司榜文和福建转运司牒文,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官方公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版权和著作权文告。

建本图书流传日本,大约始于南宋中叶。13世纪以来,朱子学东传朝鲜,传播媒介就是图书,建阳刊刻的朱子学著作在此起到了主要作用。建本图书传播至欧美,始于明嘉靖、万历之后。(林奥蒋雪娇张思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hlff/19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