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齐欣室上性早搏的鉴别
齐欣 医院 心内科,现任天津市心脏学会心电学组委员,中国临床心电学会青年委员。 室上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心脏心室以上的起搏点比基本心律提前发出的激动,过早的引起了心脏某一部分或全部发生除极。根据起源部位不同,可分为窦性、房性、交界性早搏。其中以房早最常见,交界性早搏次之,窦性早搏罕见。 窦性早搏是指起源于窦房结的早搏,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相同,等周期代偿间期。房性早搏是指起源于心房异位起搏点的早搏,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P波不同,P’R间期不小于0.12s,提前出现的P’波后的QRS波群与窦性心律QRS波群相同,部分可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代偿间期多不完全。房室交界性早搏是指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异位起搏点的早搏,其主要特点是双向传导,提前出现的QRS-T波群,形态与窦性下传的QRS-T波群基本相同,逆行P波出现在QRS波群之前者PR间期小于0.12s,出现在QRS波群之后者RP间期小于0.20s,也可出现在QRS波群之中,QRS波群前后也可无逆行P波,而有窦性P波存在,多伴有完全性代偿间期,少数呈不完全或超完全代偿间期,这取决于逆行P波有无逆传侵入窦房结使其节律重整。 室上性早搏的共同特征为提早出现的QRS波群与窦性下传的QRS波群相同,部分可伴室内差异性传导,鉴别的关键点在于P波(见图1)。 室上性早搏表现多样,有时甚至会伪装成类正常心电图,如不仔细观察会造成漏诊。如下例,患者女性,46岁,心悸就诊,行心电图检查(结果如图2)。图示,QRS波规律出现,心室率77次/分,这是正常心电图吗? 仔细观察可见,心电图中P波并非规律发放,有提前出现的未下传心室及下传心室的P’波,P’R间期因干扰延长(见图3)。故患者心电图并非正常的心电图,而是房性早搏三联律,部分房性早搏未下传。 正常心电图看似简单,实则内容丰富,并非简单地规则的QRS波,而是窦性心律,心率60-次/分,P-QRS-T波群匀齐,各导联P波、QRS波、T波形态、振幅和时限均在正常范围内,PR间期、QT间期时限在正常范围内,ST段偏移在正常范围内。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心律失常会伪装成“正常心电图”的样子,需要我们擦亮眼睛,以防漏诊。 图1患者女性,46岁,心悸就诊,心电图检查结果 图2梯形图(A为心房电活动,A-V为房室交界区电活动,V为心室电活动):第1、4、7、10、13、16个电活动为窦性心律正常下传;其余电活动为提前发生的房性早搏,其中第2、5、8、11、14、17个电活动,因到达交界区时间过早,尚处于交界区的绝对不应期,未能下传至心室。而第3、6、9、12、15、18个电活动,到达交界区时已脱离绝对不应期,但仍未脱离相对不应期,故其虽可下传至心室,但其传导延迟。 作者:齐欣王志毅 心电学室简史 医院心内科心电学室(原心电图室)是伴随着心内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年以前心电图室仅负责常规静态心电图检查工作。年,周金台教授作为天津市心脏起搏器研究协作组组长单位的负责人,开始带领天津市科研团队研制人工心脏起搏器,当时的心电图室全面参与此项工作。年,在周金台教授的指导下,心电图室率先在天津市开展了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治疗工作,并在国家级专业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同期还参与了起搏器的术后随访工作,同时还开展了心音图、动脉搏动图和心电向量图检查。90年代末将心电图室改名为心电学室。 90年代以来,在万征教授和孙跃民教授的带领下,全面开展了与心血管相关的所有无创伤心电学检查工作,包括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动态血压、心电向量图、心房调搏、心脏起搏器随访和血管动脉硬化检测等工作, 自80年代开始,我们心电学室每年都有专业学术论文发表,同时,在全国很多心电学领域的学术团体内有学术任职,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业务工作和学术水平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 推荐阅读 杨清:中国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和抗栓治疗现状研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hl/15482.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读图第期房性心动过速
- 下一篇文章: 心慌胸闷停搏感室性早搏,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