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以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产业富民升级版
崇信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综述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幸福产业、绿色产业。近年来,崇信县围绕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级花卉旅游示范基地的目标定位,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首位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带动,大力实施品牌打造、文旅拓展、旅游富民、服务质量提升“四大”工程,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3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3%和26%。其中,第七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期间接待游客12.8万人(次),综合收入万元,同比增长25.7%和26.2%,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学规划引领方向崇信风景秀丽,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全县旅游景点多达20余处,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龙泉寺、省级风景名胜区五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唐帽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康王庙、被誉为华夏第一槐的关河古槐王、佛教圣树菩提树、奇特罕见的三异柏等古树名木,公刘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唐朝军旅文化特色鲜明,关陇民俗文化别具一格,红色革命文化遗址遗迹颇多,底蕴深厚,是平凉黄金旅游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成为崇信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奠基石。借力全市打造关山大景区东风,崇信县深度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优势,高点定位,科学规划,研究出台了《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大槐树景区规划》正在加快编制,预计今年可完成评审,为做大做优文化旅游产业夯实基础。在不断扩大景区建设规模和提升档次的同时,该县充分挖掘利用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在“特”字上大做文章。传承崇信每年举办正月初一出新游、公刘故里游、崇信民歌演唱会、文化传统庙会等优秀传统文化旅游活动,吸引周边市县游客广泛参与。拉动了以旅游为载体的文化消费市场,促进了二、三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带动集中突破年5月,甘肃崇信汭龙风情·首届民俗美食文化节在崇信县汭龙堡农耕文化生态苑隆重开幕。节会期间,游客尽情欣赏品茗听雨、纳凉养心的芮谷风情,品尝体验绿色健康、风味诱人的名优美食,游览领略千亩杏林、万亩牡丹、炫目油菜花的田园美景,亲身感受公刘农耕、唐代军旅、红色革命、古树名木、传统民俗等地域文化。这是崇信县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之一。近年来,崇信县大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机制创新,“十二五”期间投资7亿多元实施文化旅游项目28项,实施了五龙山游客中心及游步道、华夏古槐王保护性建设项目,修建了文化三馆,保至善烈士纪念馆、东台公刘馆、龙泉寺省级地质公园,实施了县公刘园、农耕文化生态苑、龙泉寺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汭河橡胶坝景观带改造、龙泉民俗文化村等项目。不断拓宽文化旅游项目投资渠道,坚持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仅年一年文化旅游项目完成投资5.1亿元,建成了汭龙堡农耕文化生态苑一期、龙泉寺游客服务中心、汭河廊桥等工程。该县坚持走文旅融合多元发展的路子,着力促进旅游与养生融合、旅游与体育融合、旅游与农业融合、旅游与商务融合,建成黄花千亩杏林、万亩油用牡丹基地、油菜花基地和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开展旅游咨询服务、特色农副产品、旅游商品线上展销,景区门票、餐饮住宿网上预订销售,逐步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协同发展。宣传推介有力有效随着龙泉寺登山游园、第二届“山水龙泉·养生崇信”文化旅游节暨甘肃百姓文化广场惠民演出、甘肃崇信·汭龙风情·首届民俗美食文化节、崇信县汭龙风情文化旅游高峰论坛暨汭龙堡崇信老街·亲童乐世界开园等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将目光转向崇信,旅游市场持续升温。近年来,崇信县坚持不懈“聚”人气,着力改善城乡基础建设,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强化对外宣传推介,精心筹备各类文化旅游节会和推介会,积极参与西北旅游营销大会、兰洽会、西洽会等各类宣传推介活动,展示展销崇信香菇、铁皮石斛、龙泉茶具、水晶龙柱等养生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开通了崇信旅游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wy/19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文林咖啡竞香绽放揭秘繁华后的社区啡
- 下一篇文章: 文化焦作探寻焦作黑陶产业立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