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第五届“鹃湖学术论坛”顺利开幕。本届鹃湖学术论坛以“培育高阶思维的教学情境设计的入理与入心”为主题。在5月5日—5月18日期间,每个学科开设2至3节聚焦主题的研究课,来自江苏、浙江的各学科专家对研究课做专业点评,并做相关主题的微型讲座。

开幕式上,海宁市高级中学吴娟红副校长致开幕词。吴校长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安排,鼓励老师们在本次鹃湖论坛中充分发挥学校老师的优良作风,在研讨课上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与各兄弟学校的老师共同探究“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问题。

青年教师主题论坛

青年教师主题论坛中,来自历史组的顾颖潇老师、技术组的费益明老师、英语组的戚燕飞老师、化学组的李艳老师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带来了4个短暂但内容充实的微型讲座。首先是历史组的顾颖潇老师带来的《“双新”背景下的学科导学案体系建设初探》为主题的讲座。顾老师从历史备课组如何编写必修课程导学案,到编写选修课程的导学案中注重与必修课程的融会贯通,再到编写高三复习阶段的导学案的创新,详细清晰地为大家展示了三年的教学探索中,历史备课组在导学案体系的建设中的探索与收获,分享了历史备课组的宝贵经验。

技术组的费益明老师讲座的主题是《教学云平台使用的经验分享》。在讲座中,费老师结合已有的精准教学平台,从课前准备、课堂展示、课后作业的布置、作业批改、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精准利用分析学生情况、个性化辅导中云平台的灵活应用等方面向老师们介绍了技术组在云平台使用上的经验与方法,深受老师们的欢迎。

英语组的戚燕飞老师以《从问出发,教研相长》为主题。从学生的提问出发,让英语教学走入学生中去,更通过老师的思考与提炼,反哺给老师,促使老师在教学科研上的不断提升。并且通过英语备课组的努力,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的同时,备课组内老师们在教科研上也大有收获,真正做到教研相长。

化学组李艳老师以《立足实验研究,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从化学实验的角度出发,讲述了化学组老师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成一个个有趣的化学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的教学,学生能够直观具体地了解到化学性质、化学研究的步骤,在教授了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李老师介绍,更有一些同学因为化学实验特别优秀,在三位一体中获得了更好的升学机会,可见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青年教师主题论坛最后,海宁市高级中学吴娟红副校长作总结发言。吴校长高度肯定了四位老师带来的讲座内容,更鼓励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多观察、多思考、多归纳,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一个勤学善思的老师。

第五届鹃湖学术论坛——历史专场

5月5号,在海宁市高级中学党团活动室,第五届鹃湖学术论坛历史专场拉开帷幕。来自萧山中学、温州地区的历史教师团队与海宁市历史教师们齐聚一堂,围绕“高阶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这一主题,展开教学研讨。本次活动也有幸邀请到了浙江省正高级、特级教师方军老师和浙江省正高级、特级教师肖云豹老师担任点评专家。

来自海宁市高级中学的张丹老师、平阳中学的蔡素文老师、萧山中学的梁婷老师,围绕选秀性必修三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一课进行了精彩的同课异构,三位老师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情学情,从不同角度切入,呈现了三堂各具风格的新课,赢得了在场教师们的热烈掌声。

张丹老师以北京大学在近代的发展为线索,以例案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选取京师大学堂时期和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两个关键节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北大的办学宗旨、课程设置、教师团队、培养对象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使学生理解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到北大作为全国领先的高等学府,其承载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氛围,落实家国情怀。

蔡素文老师则以“书的后半生”为线索,将印刷书、学校教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多种文化传承载体串联起来,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呈现这些文化载体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文化传承上各自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对这些载体之间的关联有了一定的思考。

梁婷老师从时事热点“金庸图书馆是否该被拆除”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别以“从金庸的生平经历看中国学校教育的发展”、“从金庸小说的出版看印刷书的影响”、“从天一阁和金庸图书馆看中国图书馆的成长”、“从香港文化博物馆看中国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四个小话题展开教学,整节课主线清晰,学习任务环环相扣,很好地落实了基础知识,引发学生思考。

三节课后,浙江省正高级、特级教师方军老师从评课的角度出发,给参与活动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微型讲座。方老师认为三节课亮点突出,很好地做到了“三有”:有课标、有学生、有意义。教学设计中运用真实情境、体现历史演进,同时课堂中既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wy/19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