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中学段省级课题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在
科研展硕果聚力再前行 为了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展示优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促进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开展,年3月14日,浙江省海宁市中学段省级课题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在海宁市高级中学举行。嘉兴教育学院副院长孙国虎、科信处处长纪忠华,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张少勇、副校长汪国清、教科室主任高力攀、科研员沈晓峰莅临指导,海宁市高级中学校长沈忠杰、副校长吴娟红出席陪同,海宁市中学段教科室主任、省级课题团队成员共60多人参加本次活动。 领导致辞激活主题 活动伊始,海宁市高级中学沈忠杰校长致欢迎词,对各位专家和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以“学术引领五育融合文化奠基”为主题,介绍了学校的总体办学情况与学术育人的亮点。 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高力攀主任肯定了海高学术育人的浓厚氛围,并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倡导科研育人,提升育人的品质,倡导科研赋能,激活课堂与学生,倡导科研实证,融合教研与科研。 课例展示精彩点评 在展示课环节,海宁市高级中学的陈思老师和包晓燕老师分别为大家开设了一节课题研究课,体现课堂教学与教育科研的深度融合。 陈思老师以《百年青春志——以青春之我救国、富国、强国》为主题,通过三个环节以及学生的角色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题中的项目化学习理念融入教学实践。 包晓燕老师以《知盐碱化,治盐碱地——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为主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背景入手,通过绘图让学生感知盐碱化的过程,引导学生理性分析盐碱化的原因及对策,同时结合了国家粮食安全的时事热点,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随后,嘉兴市名师徐枫老师和海宁市高级中学地理教研组长钱海锋老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精彩点评。 徐老师在点评中提到,思政老师要承担起铸魂育人的光荣职责。她认为陈老师的课堂教学逻辑严密,个人教学风格理性克制,较好地破解了史实基础与理性思辨、学生个人规划和宏大叙事主题之间存在差距的难题。 钱老师则指出,包老师的课堂突出了“图”的巧妙利用。通过图示、图析和图解,让学生对盐碱地有感性认识、理性认知和实践体验,体现了对课堂知识系统化的构建,优化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实现了地理学课核心素养的落地。 成果汇报互鉴互学 本次成果展示共有6项省级课题,各位课题负责人及组员的汇报各具特色、亮点频现。 海宁市高级中学汤晓燕老师围绕《双线思辨:高中历史单元项目化学习研究》,从研究的缘由、路径、成果、思考四个方面展开介绍,通过“定标入项”、“项目设计”、“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环节,实现从“课时教学”到“单元设计”、从“材料呈现”到“历史思辨”、从“教师传授”到“学生建构”的不同转化。 海宁市高级中学徐枫老师汇报的是《高中思政“微项目育人”学习路径研究》,以“微论坛”、“微传播”和“微行动”三个实践活动为实施载体,使学生在核心概念、真实问题的驱动下,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在亲身实践和探索中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铸魂育人的功能。 海宁高级中学包晓燕老师围绕课题《思维过程图解——高中地理“理地相融”学习策略研究》,阐述了通过思维过程图解的方法,引导学生绘制图形建构知识、分小组展示成果讲解思维过程,通过举一反三用图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使“理地相融”。学生绘图、析图、用图的过程是模拟并融入真实情境的过程,由此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学会用地理的眼光认识和欣赏这个世界。 长安镇初级中学俞彬彬老师阐述了《三式共育:微课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运用与实践》的中期成果和研究成效,建立了三个年级、四大主题微课课程体系,构建了家庭教育指导微课“课型模式”及“三阶学习模式”,最终形成“成长型家庭”的支持赋能与情感链接的新系统以及初中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新样态。 海宁市技师学院王立群老师负责的课题《结构化学习:中职生英语思维品质提升创新样态》,以单元主题思维激活式“唤醒学习”、语言内容思维联结式“发现学习”、语言句段思维建构式“生成学习”和超越篇章思维转换式“迁移学习”,实现英语思维品质从“应然”走向“实然”,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认知”走向“致用”,从“外化”走向“内生”的转化。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苏海亚老师主持的课题《传统节日文化“活态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路径》,重构“中外对比+中方为重”的教学内容,实施“四环联动+四步递进”的教学策略,创设“真实环境+虚拟情境”的教学情境,创新“核心素养+文化自信”的评价策略,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的核心目标。 专家指导引领提升 听取汇报后,嘉兴教育学院副院长孙国虎、科信处处长纪忠华两位专家对课题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点评和指导。 纪忠华处长表示海宁市的课题研究做得扎实、成果丰富,并提出:课题研究要有创新意识,在课题的标题上也要体现创新性和独特性;核心概念要有明确的解读,推进路径和实施策略要清晰明了;要树立成果意识,注重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的提炼。 孙国虎副院长指出,课题的选题要体现“大道至简”,切忌过于复杂、拗口;要注重成果的体现,重视核心素养在研究成果中的体现;要有高站位,考虑课题对育人、对教师专业发展所产生的促进作用,要体现出省级课题对区域所起到的辐射引领。 正如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高力攀主任所言,科研之路是通向幸福之路,它赋予了教师教育和学生学习的能量。通过此次活动,老师们的课题研究必定能开出智慧之花,结出丰硕之果,教学、科研也必将进一步紧密融合,推动海宁教育不断走向美好的明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wy/1827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三社联动深度融合海宁创新社会治理让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