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治疗白癜风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01/5419389.html

今天文章有录音哦~

今天,特别想隆重为大家推荐一本新书《花开总有时》。作者也是一位早产儿妈妈,她的宝宝在出生时被诊断为脑损伤儿,今年这个宝宝已经13岁了,成长为一位懂事、贴心、善良、有爱的好孩子。

这位妈妈在书中昵称她女儿为“小慢”,因为她一岁半才会说话、三岁才能坐稳,成长中每一步都比别人慢一些,平时说话做事也总是慢慢悠悠的,非常可爱。

如今的小慢不仅性格开朗、风趣幽默,而且品学兼优,是北京市三好学生,获得“北京市红领巾奖章”和“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称号。

小慢妈妈在这本书里娓娓道来,没有可怜的“卖惨”,没有刻意的“鸡汤”。她只是非常真实地分享了意外早产、产后抑郁、走出阴霾和教育陪伴小慢成长的生活片段。

不经意间将她凤凰涅槃的心路历程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传递出来。对于同样经历过这些的我,篇篇都有那种“恰好触动内心”的共鸣。

这本书刚刚上市,我把购买链接放在文末。如果此刻你和孩子正在经历某些困境,希望这本书可以给你们一丝光亮。下面是我写的序,分享给大家。

1

每年的4月对我们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因为五年前的4月,我的女儿小D提前了整整三个月来到了这个世界。

当时,好多医生和护士都和我说,因为春天太美了,你的女儿想提前看一看。

今年的4月,我收到了小慢妈妈的这部书稿,花了整整两个周末晚上的时间读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小慢是个有脑损伤的早产宝宝,一岁半才会说话,两岁才会翻身,三岁才能坐稳,四岁才可站立,六岁才试着练习走路,七岁半开始随班就读。

小慢妈妈把自己这十几年的育儿经历记录了下来。那些其他健康孩子自然而然就会的技能,对这群早来的“小战士们”来说,却要几千次甚至几万次的练习才能完成。

我的女儿小D曾经也是“脑瘫高危儿”,从一个月不到,我们也开始了这样一条密集的康复之路。我读着这本书,又哭又笑,这样的故事和心路历程,经历过的都懂。

也正是经历过,我明白,愿意记录和分享这段经历是不容易的。直到现在,我回忆起当时的种种,内心仍然会很痛很揪心,还会经常泪流满面。

孩子未来的不可知,家庭当时每一天的煎熬和抑郁,闯过“活下来”这一关后希望孩子可以“活得有质量”,以及日复一日似乎看不到进步的康复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

但也正是自己经历过,我太明白了,这样的分享对于正在经历中的早产儿家庭来说,是多么的宝贵和有力量。

2

特殊儿童的康复之路不好走,之所以不好走,不仅仅在于孩子能够康复的程度,更在于这是整个家庭的心理康复过程。

康复之路就好比在黑暗中爬行,那种“我不确定前面是否有光亮,我不确定自己走的路是否正确”的纠结,才是最磨人的。

我记得当时小D被称为“奇迹”时,她当年的重症监护室主任医师却说,小D的康复情况不是奇迹,而是意志力的体现。这份意志力不仅仅来自于这个孩子自己,更加来自于你们这个家庭。

是的,我经历过,我太明白那种困在“黑暗孤岛”的感觉了。当时,哪怕只要有一个人和我说,“我儿子也是28周早产,你看他现在已经上初中了”,我就会感到一丝希望。

而康复道路,就是这样攒着希望,一点一点坚持走下去的过程。

所以拿到小慢妈妈的这本书,我是非常非常激动和感恩的。我感谢她愿意分享自己和女儿十余年的特殊经历。

在她娓娓道来的诉说中,没有鸡汤,也没有鸡血,但恰恰这份真实最打动人。我在她们的经历中读到了力量、勇气和希望,我相信你们也会。

3

我记得当时我女儿第一次会抬头时,我哭着拥抱着她的康复师说:“我要怎样感谢你?”

康复师说:“你不用感谢我,等到以后,你遇到了其他需要帮助的特殊儿童家庭,请记得把你们的故事告诉他们。医生可以救命,但你们过来人的经历可以救心。”

于是,我在年底创立了“掌欣早产儿家庭公益项目”,旨在为困境中的早产儿父母提供社会心理支持,推动早产儿家庭共同成长,最终提升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和小慢妈妈一样,我想力所能及地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还困在“黑暗孤岛”中的早产儿家庭,我希望我们的经历可以给到困境中的家庭一丝亮光。

小慢妈妈很喜欢这段话,“每个勇敢的小天使,之所以能够毅然飞离天堂,都是因为它选中了一个人,那个人叫妈妈”。

而我还想补上一句,“每个折翼的小天使之所以选中我们,是因为他们相信,我们更有能力照顾好他们”。

曾经的肝肠寸断,我们终有一天都能谈笑风生地说起。那些打不倒我们的,必将成就我们。

祝福所有早来的天使们,我们一起加油!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lt/15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