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机遇中国·品牌重庆”全球宣传推广行动在重庆正式启动,同步举行的陆海财经论坛上,众多业界大咖专家围绕“机遇中国:品牌出海新时代从重庆走向世界”主题,展开讨论对话,帮助企业对全球市场建立新的认知、提供应对出海难题的新思路。话题包括企业如何围绕构建高效销售渠道、开展本地化营销策划、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企业在跨境融资、供应链物流等方面的创新实践经验,以及如何利用国际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和社交化智能化跨境平台,实现产品出海、品牌出海,为企业出海提供实战方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林雪萍看来,连接力是城市活力的密码。“没有一种产业不高端,没有一种行业应该放弃,只有需要淘汰的工厂。”林雪萍说,如今,不再局限于产品出海,而是在于供应链的输出。连接力的形成,在于供应链之间更紧密的联系。重庆GDP迈上3万亿大关,正在建立的“”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就可以形成内在连接力,可以组成无穷的“魔方组合”。林雪萍直言,在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的新叙事框架里,重庆应讲好重庆制造故事,营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浓厚氛围;同时,川渝地区是非常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地区,重庆还可以进一步增加装备进口量。全球知名全球战略学者、AlphaGeo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帕拉格·康纳表示,对中国而言,亚洲是出海的最大的机遇。而交通、能源、通信等都存在巨大潜力。通过“一带一路”“欧亚走廊”等,布局建设基础设施,连通陆海经济体。例如,东盟平均基础设施建设占比达到8%。在大城市间建立枢纽网络。中信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中信建设证券研究所所长兼国际业务部负责人武超则表示,制造业企业出海的真正动力,是全方位竞争力的提升,未来企业出海,将更注重品牌价值、文化宣传、全球化经营,产业升级等。武超则称,汽车、消费电子和机械设备等关税敏感型企业,更可能是组装、代工等部分环节出海。家电等通过并购品牌、从贴牌代工到品牌出海这类企业,可以以海外并购提高海外销售价格。同时,因海外生产成本更低而出海,主要涉及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化工类,以化工为例,部分化工产品具有腐蚀、易燃等特性,对温度和压力等都有特殊要求,产品难以运输或运输成本更高,靠近海外市场生产更有优势。比如锂等资源品则可以并购来降低国内成本,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武超则称,对重庆而言,需要把握新能源产业链从电池到整车的产业优势机会。锂电池、新能源车和光伏成为出口“新三样”。科特勒咨询集团全球合伙人曹虎称,目前,汽车、家电等处于3.0出海时代。打造品牌是企业出海的必选项。中信建投证研究所海外经济与大类资产首席分析师钱伟,发布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中国企业出海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将回答发达国家的出海历史经验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我国企业出海的优势和难点,各行各业中已经有哪些企业在海外市场如鱼得水等问题。报告既囊括了企业出海的宏观大势研判,也覆盖了二十多个行业的出海经验和案例,用专业的洞察和分析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上游新闻记者严薇谭旭摄影任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hyz/18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