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伦理专业论坛会议纪要
年3月25日,神经和伦理与医患沟通专业委员会分会场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国内的十一名新生儿科专家在本次学术分会场进行专题讲座。 25日上午有5位专家进行了专题讲座。医院周文浩教授首先进行了《新生儿脑病:基于NICU遗传病筛查的新认识》专题讲座。周文浩教授指出遗传性出生缺陷是导致新生儿脑病的重要原因,新生儿NICU遗传性疾病的筛查是出生后预防和治疗某些与遗传有关的脑损伤的有效方法,出生后尽早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结局和预后,临床医师应重视新生儿筛查。周文浩教授还介绍了医院开展的“中国新生基因组计划”情况。 医院母得志教授讲授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危害》,他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发病机制及胆红素脑病临床表现特点的新进展,重点强调了与传统观念不一致的、过去被忽视的胆红素相关性脑损伤的危害,指出了目前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临床诊断和治疗存在的问题,并与与会医师分享了医院胆红素脑病诊治的临床经验。母得志教授特别指出目前我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病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需加强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总结我国的临床数据,最大程度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造成的不良影响。 医院柳国胜教授讲授的题目是《早产儿脑病》,他与大家分享了早产儿脑病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分级方法等方面的新知识和进展。柳国胜教授指出早产儿脑病颅脑核磁共振表现形式不一,临床表现较隐蔽,远期可能引起认知功能障碍,除了以往明确的髓鞘化发育落后外,脑皮层灰质、深部灰质、小脑均可受影响,临床需重视早产儿脑损伤的评估。 医院栾佐教授讲授的题目是《干细胞旁分泌因子治疗新生儿脑损伤》,他指出新生儿脑损伤是儿童神经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疗效有待提高,神经干细胞旁分泌因子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栾佐教授与听众分享了神经干细胞旁分泌因子治疗HIE的临床课题和经验,介绍了神经干细胞旁分泌因子治疗早产儿脑病及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研究状况。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林振浪教授是新成立的伦理和医患沟通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兼任神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本次会议上林教授同大家分享了《特殊情景下的医患沟通-与新生儿家长的沟通艺术》。林教授指出新生儿是特殊人群,患儿家属往往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良好的医患沟通对于疾病的诊治和医患关系的和谐至关重要。林教授还用详实的案例向大家展示了新生儿科医患沟通的技巧。 来自医院的唐军教授是上午的最后一位讲者,时值中午,听众的学习热情仍然高涨,15号会议室座无虚席。唐军教授讲授了《母乳喂养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唐教授总结了国内外众多的临床研究,强调了母乳喂养对发育中的大脑,特别是早产儿等特殊人群的神经保护作用,她特别指出每个医护人员应该在新生儿病房宣传和促进母乳喂养。 上午会议主持包括医院钟丹妮教授、重庆医院包蕾教授.贵州省妇幼保健院刘玲教授和首都医科医院李丽华教授。 3月25日下午2点神经与伦理和医患沟通委员会分会场会议继续举行。来自医院的程国强教授首先分享了《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临床系统化管理》,程教授阐述了低血糖性脑损伤的危害,指出目前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临床监测和治疗面临众多挑战,介绍了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和脑功能监测在新生儿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临床系统化管理模式。 中南大学湘雅三院的黑明燕教授介绍了《FIcare与早产儿神经保护》,黑教授在国内较早开展了新生儿病房家庭参与式综合管理(FIcare),在本次会议上她介绍了本研究团队进行FIcare临床研究实践过程、经验、取得的成果、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贵州省妇幼保健院刘玲教授讲授了《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及处理》,刘教授详细讲解了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改变、多器官功能受损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多器官功能受损的诊断和处理措施、预后和预防措施。 医院徐发林教授进行了《EPO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应用》讲座,他阐述了EPO神经保护作用可能的机制、剂量和给药途径的选择及EPO在新生儿中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介绍了医院研究团队进行的临床研究。 医院农绍汉教授讲座题目是《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脑损伤》,他讲授了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脑损伤病因、发病机制和高危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特别强调先天性心脏病应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术后注意神经监护,最大程度防治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脑损伤的发生。 下午会场主持人包医院唐成和教授、合肥市妇幼保健院王慧琴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余章斌教授和医院石晶教授。 会议间期各位讲座专家回答了听众的提问,本次会议内容详实、学术气氛浓郁,受到与会医师的高度赞赏和好评。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hlff/430.html
- 上一篇文章: 知识世界早产日介绍
- 下一篇文章: 雾化吸入氨溴索你是否还在这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