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年11月底的一天夜里,我院妇产科产房里陆陆续续传出婴儿轻微的哭嘀声,一个天使从此降临人间,开始感受色彩斑斓的奇幻世界……

这原本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但还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这位母亲生下是24周的早产儿,体重仅1千克,比刚出生健康的婴儿还要轻1.5千克(正常范围为2.5-4.0千克)。正常情况下,24周的早产儿其肺脏发育刚刚成型,还未开始分泌促进肺膨胀以及维持肺泡表面张力的表面活性物质,需要借助呼吸机来维持呼吸。

在我国,24周及以下的早产儿存活率相对低,该时期出生的早产儿很容易因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全身各组织细胞缺氧而死亡。

面对棘手的救治难题,妇产科值班医生立即为患儿进行全面检查,并第一时间通知儿科主任贝文政共同会诊。由于患儿属超早产儿,出生时体重极轻,于是立即安排住入儿科,随即展开救治工作。

患儿各方面指标虽然基本正常,但出生时体重极轻,且肺脏未具备自主呼吸功能,患儿在住院期间还反复出现发绀、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情况,他所患的呼吸窘迫综合征还时刻威胁着他的生命。

情况紧急,贝主任打消睡意,在万家灯火熄灭的凌晨,与多名医护人员携手一起救治患儿,并为下一步康复理疗做足准备。患儿在住院期间,管房医生与患儿家属时刻保持沟通。

虽然患儿病情相对严重,但儿科的医护人员依然不放弃,凭借多年积累的临床救治经验和团结协作精神,即使患者仅有一丝生存的希望,所有的医护人员也要全力以赴,救治每一名“半只脚已踏入鬼门关”的患者。在给予患儿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无创呼吸机辅助患儿呼吸,并安排医护人员每天轮流监护患儿病情的变化情况。

功夫不负有心人。患儿在住院的第19天逐渐恢复了自主呼吸,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6%以上,重量也慢慢增加至接近正常出生的新生儿的体重数值,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正常。第二天清晨,儿科全体医生再次为患儿会诊,调整治疗方案,撤除无创呼吸机,并继续安排医护人员每天24小时轮流监护,时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hlff/14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