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婴出生仅3天被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
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不少孩子才刚刚开始欣赏世界,就被“视网膜母细胞瘤”这个病魔夺去光明。而市妇幼保健院就有这样一个例子,出生仅3天的男婴被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及时的早期诊断为保住这名患儿视力赢得了一线生机。目前,这个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不仅保住了眼球,还可正常视物。 男婴出生仅3天被确诊视网膜母细胞瘤5年前的一天,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眼病筛查室里,该院儿童保健中心副主任但艳苹正在进行繁忙的筛查工作。当采用RetCamIII(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对一位刚出生3天的男婴检查时,发现该男婴右眼底视网膜上可见一黄白色、近圆形、占位性病变。 有着丰富眼底筛查经验的但艳苹当场就吸了一口凉气:“这个孩子眼底视网膜长了个肿瘤,很可能是视网膜母细胞瘤。”随后,经过仔细检查,该男婴被确诊为早期视网膜母细胞瘤。 “刚得知这个消息时,我感觉天都塌下来了。”李女士说,她和丈夫家族中并没有恶性肿瘤病史,整个孕期母婴都很健康,没想到厄运会降临到孩子身上,“医生跟我们介绍了这个病,而且说再发现晚一点,孩子就会失明,甚至危及生命。” 考虑到病情严重,两天后,李女士听从医生的建议,带着孩子到北京求医。经过一周的眼底激光治疗,花费不到万元,男婴视网膜上的肿瘤就被控制,“医院里有两三岁的孩子来就诊时,肿瘤已经长到眼球、或者脸部发生了变形。”李女士说,北京的医生十分诧异,她孩子的肿瘤在眼内生长期就被筛查出来,这意味孩子可以通过治疗保住眼球,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视物。 近日,李女士怀上二胎,她带着自己5岁大的儿子到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感谢医护人员5年前为孩子做的眼底筛查体检,并表示第二个孩子她还要在市妇幼保健院生。“我相信这里的医护人员,相信他们的技术。”李女士笑着说。 视网膜母细胞瘤俗称“眼癌”单眼平均诊断年龄为2岁视网膜母细胞瘤俗称“眼癌”,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国内传统方法常通过摘除眼球来保住孩子性命。其发病率约为1:—1:,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在3岁前发病,成人发病罕见。该病起源于视网膜上,根据其生长的地方分为双眼和单眼,目前,男女患病率没有明显差异,疾病平均诊断年龄双眼患者为10个月,单眼患者为2岁。 此外,对于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否由遗传所致,但艳苹表示,绝大多数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是因为基因突变致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没有此病,孩子就不可能患病,这是对遗传性疾病认识上的不足。”她提示,凡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史,或双眼发病,或1岁前低龄发病,都要考虑是基因突变所致,应该做基因检查,这有利于二胎的生育指导。 目前,很多家长对视网膜细胞瘤疾病知识缺乏了解,或发觉幼儿眼部异常,但心存侥幸、大意,而耽误了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期。但艳苹提醒,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病情发展有四个时期,包括眼内生长期、青光眼期、眼外扩展期和全身转移期。中晚期患儿常出现青光眼、视力减退、瞳孔开大、瞳孔泛黄白色反光等症状,同时,眼内肿瘤生长增大,可导致眼压升高,引起明显的头痛、眼痛,孩子常常会哭闹、情绪烦躁。 “家长如发现孩子眼球有点外斜、用闪光灯拍照时瞳孔会发白,或遮盖小孩的一只眼睛而小孩没反应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医院检查治疗。”但艳苹说,若肿瘤尚局限在眼内时,病人还有机会获得较好的疗效,若发展到眼外期,肿瘤扩散到眼球外,治疗就已经太迟了。 发病有四个时期早发现早治疗可重获健康视网膜母细胞瘤对视力和生命有严重危害,能否尽早发现决定着保眼率,而该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仪器筛查。但艳苹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现在该恶性肿瘤的早期病变是可以治疗的,甚至是可治愈的,早期治疗眼底激光、冷冻治疗就可以消灭肿瘤。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近年来,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市妇幼保健院对新生儿眼底筛查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在该院出生的新生儿,在出生第3天都会进行眼底视网膜检查,这是该院的一大特色,也体现出该院对新生儿健康负责的态度。 据了解,该院自年开展的新生儿眼底视网膜筛查工作以来,已筛查一万余例新生儿,其中有10多个新生儿被检查出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早期的疾病发现让这些孩子都得到了及时的治疗,让他们重新获得健康,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拥有长久、充实、快乐的生活。 此外,由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具有不可忽视的遗传因素,但艳苹还特别强调,当家庭中一个孩子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时,一定要及时对另一个孩子进行排查,或父母在要二胎之前做一下基因筛查。 十堰市妇幼保健院ID:shiyanfuyou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hl/681.html
- 上一篇文章: 人工智能诊断新生儿自闭症准确率达81
- 下一篇文章: 儿科图文并茂新生儿19个正常生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