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GDP对各城市实力进行排名,数据直观,大众易懂,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还有许多组织机构也发布了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虽也有些争议,而大多数城市也是认可的。这里选取三个组织机构的排行榜作一个比较。

1、第一财经.《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根据最新一年的个品牌商业数据以及17家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将上一年的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权重赋值、专家打分做出大榜单。为个中国城市再分级,评出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90个四线城市和个五线城市。本文取名城市作比较。

2、GYbrand《年度中国百强城市榜单》。

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独家编制,榜单主要评估的核心是品牌价值,并不是简单按照城市GDP或者人口规模排序,而是从经济实力、品质质量度、资源丰富度、宜居指数、文化体验、发展潜力等六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将强城市分为4个一线城市、16个准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50个三线城市。

3、亚太论坛《-年度百强城市》

亚太经济交流论坛(上海)和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共同发布。榜单是根据基础设施指数、科研教育指数、综合经济指数、民生福利指数四大指标排名。将百强城市分成三个档次,一线城市为18个,二线为34个,三线为48个。

4、“一线城市”比较:城市基本吻合,排名略有差异

北上广深,三个组织均排在前4位,城市排名上海、北京与广州、深圳互有交替。

三组无论是“新一线”、“准一线”或其余“一线”城市,数量相近,分别为15个、16个、14个,有12个城市吻合,包括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天津、长沙、宁波、青岛。亚太论坛还包括无锡和大连,第一财经和GYbrand有15城完全一致,包括了东莞、佛山、合肥。而GYbrand也有无锡。

上述21个城市除大连外,全部是“亿元俱乐部”成员。

5、“二线城市”比较:三分之二吻合,主要是GDP50强

三组均设有“二线城市”,分别为30个、30个、34个,数量也相当,主要城市GDP排名在50强。

三组共同评定等级的有22个城市,有昆明、沈阳、济南、厦门、福州、温州、金华、哈尔滨、贵阳、南宁、泉州、石家庄、长春、南昌、常州、嘉兴、徐州、南通、太原、珠海、烟台、绍兴等城市,这里有11个省会城市。

有16个城市有评定,包括惠州、保定、中山、兰州、临沂、潍坊、台州、乌鲁木齐、洛阳、湖州、扬州、唐山、芜湖、九江、襄阳、宜昌等城市。

这里的“二线城市”有14个城市GDP排名在50强以后,其中有5个省会城市。

6、“三线城市”比较:过半城市吻合,排名差异较大。

三组设有“三线城市(百名)”分别为51个、50个、48个,数量也相当,多数城市GDP排名在强。

三组共同评定“三线”等级的有27个城市,包括海口、咸阳、盐城、济宁、呼和浩特、赣州、镇江、邯郸、银川、南阳、桂林、泰州、遵义、江门、连云港、新乡、淮安、淄博、绵阳、漳州、沧州、衡阳、上饶、柳州、宿迁、岳阳、滁州等城市。还有22个城市有评级,有些城市GDP排名靠后,真不明白是如何选取的。

综上比较,“一线城市”无论排名前后,大家基本公认,“二线城市”三分之二看法一致,“三线城市”有一半评级相同。各家之言,各人参考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hl/19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