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产后心理的急剧变化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ojian/yiyuzheng/m/6492.html

一、定义

新生儿:从脐带结扎至出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期间的小儿称为新生儿(neonates,Newborns)。

二、护理常规

1.病室要求:

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阳光充足,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两次,每次30min,但应避免对流风。室内最好有空调和空气净化设备,室温以22~24℃,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每张床最好拥有3m2的空间,床间距宜保持1m以上。晨间沐浴时室温应保持在28℃左右。[2]

2.保持体温恒定: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擦干身体,用温暖的毛巾包裹,以减少辐射、对流及蒸发散热,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保暖措施,使新生儿处于“适中温度”,保暖方法有戴帽、母体胸前怀抱、母亲“袋鼠式”怀抱,应用暖箱或远红外辐射台保暖,以保持体温恒定[2]。注意集中操作,避免经常开箱门,影响保暖。体温过高,可松包被或适当物理降温。此外,接触新生儿的手、仪器、物品均应保持温度。[2]

3.维持有效呼吸:

取仰卧位,肩下放置小软枕,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侧向一侧。专人看护,经常检查鼻孔是否通畅,清除鼻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腔或按压其胸部。[2]

4.合理喂养:

(1)正常足月儿提倡早哺乳,一般生后半小时内即可让母亲怀抱新生儿使其吸吮,以促进乳汁分泌,防止低血糖。鼓励按需哺乳。首选母乳喂养,不宜母乳喂养者,给予配方奶。无吸吮能力者可用滴管,吸吮和吞咽能力差者可给予鼻饲。喂奶后,竖抱婴儿,轻拍背部,排出空气,轻放床上,取头稍高右侧卧位,观察片刻,无异常方可离开,避免因吐奶而发生窒息。

(2)监测体重:定时、定秤测量。每次测量前均要调节磅秤零点,确保测得体重的精确度,为了解营养状况提供可靠依据。[2]

5.病情观察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病情每隔4h测体温一次,随时注意观察呼吸,心率的变化。每周测体重1-2次。

(2)观察面部及周身皮肤颜色,以及脐部和大小便,哭声,有无抽搐及饮食呕吐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6.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入室前必须先洗手,并更换内穿衣、鞋。做好奶具、器械、器具及物品的消毒处理工作。按要求定期做好空气、手、物体表面、仪器设备、咽拭子培养等监控工作。[3]

(2)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3)加强基础护理:

1)皮肤护理:体温稳定后,每日沐浴一次,水温以40℃左右为宜,并应用婴儿沐浴液,将腋窝、颈部、腹股沟、外阴等皮肤皱折处清洗干净,洗净后擦干涂爽身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并检查脐带、皮肤完整性及有无肛旁脓肿等情况。衣服宽大、质软,不用纽扣。

2)眼部护理:每日沐浴后,用生理盐水棉签由内眦向外眦擦拭眼部。有分泌物时,遵医嘱应用眼药水或眼药膏,保持眼部清洁。

3)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口腔两次,同时检查口腔有无异常,动作要轻柔。

4)脐部护理:脐带在结扎后3-7天脱落,观察脐部有无渗液、渗血,若有可用0.2%-0.5%碘伏或75%酒精由脐根部向外擦洗,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频次。保持脐部清洁干燥。[3]

5)臀部护理:每2-3h更换尿裤一次,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及臀部,腹泻儿应随时更换,保持臀部皮肤干燥,以防臀红的发生。

三、健康教育

1.促进母婴感情建立:提倡母婴同室和母乳喂养。在母婴情况允许下,尽早将新生儿安放在母亲身旁,进行皮肤接触,鼓励提早吸吮,促进感情交流,利于新生儿身心发育。

2.宣传育儿保健知识:介绍喂养、保暖、皮肤护理、预防感染、添加辅食的原则、定期检查等。

3.先天代谢缺陷的筛查:对一些临床尚未出现异常的先天代谢异常的新生儿,生后早期给予筛查,及时干预,可预防发病。[1]

4.正常新生儿离院后,在生后42天应随访,了解婴儿生长发育及母乳喂养的情况,并予相应喂养指导。[1]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69-70

[2]崔焱.儿科护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张琳琪.实用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hl/1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