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辉谈六大投资机会涉及数字经济双碳
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记者 曾仰琳 编辑1 12月25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年会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出席并发布主题为“培育长期资本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演讲。 陈文辉表示,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和安全并举”,“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这些都是国家的发展目标、社会进步的方向,也正是资本不可推卸的责任,资本应该加大对此的研究力度,从中找到投资机会。 对此,陈文辉梳理了六大投资机会:一是数字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推进带来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逆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三是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掀起的并购潮,五是长寿时代与老龄化带来的产业变革,六是新时代消费观念变革。 陈文辉认为,“双碳”将掀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近年来,随着风电、光伏等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不断提升,但与实现“碳中和”目标仍有相当大的差距,需要资本长期持续投资。另一方面,新能源发展必须与储能、输电能力相匹配,将带动整个电网的升级改造,产生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机会。 谈及长寿时代的投资机会,陈文辉表示,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各种疾病的病发率显著提高。生物、化学、计算机等底层学科进步,推动医学研究水平大幅提升,生物制药在包括癌症治疗在内的各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吸引大量人才和资本,医药投资迎来黄金期。 与此同时,他认为,老龄社会对保健、康养、护理等需求将大幅攀升,带动老年消费、助老服务等老龄产业快速增长。资本提前布局银发经济,既有可观的预期收益,还能为社会增加医疗、保健和老年服务的供给,为迎接老龄社会打好基础。 图片来源: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年会 此外,陈文辉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为形成长期资本创造更好的环境。首先,要正确认识资本的逐利性;其次,努力提升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最后,增加投资产品供给。基于此,他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 一是增加长期资金来源,推动长期资本市场形成。目前,我国养老金规模(包括:战略储备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已超过10万亿,约占GDP比重的10%,但与OECD国家平均水平49.7%仍有较大差距。 因此,他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加快养老金积累。若能达到OECD国家平均水平,五年后我国养老金总规模将达到70万亿,既能为全体国民提供充足的养老保障,也是一大笔宝贵的长期资本。此外,长期寿险、年金保险,也能形成优质的长期资本。 瑞士再保险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大陆地区保险密度仅为美元,而世界平均水平为美元。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居民保险需求将出现快速增长。可以预期,我国保险资金规模,特别是寿险资金规模,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陈文辉建议,相关部门应研究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加快保险业的发展,使社会安全网织的更密更紧,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长期资本。 二是提高资本市场流动性,培育形成更多的长期资本。中央经济工作会对“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提出要求,长期资本是连接科技创新和产业的金融纽带,而解决我国长期资本不足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各层次资本市场的流动性。 对此,陈文辉建议,进一步完善二级市场建设,继续推进科创板改革,更好的服务科技企业上市及股票交易,增强证券资产流动性。引导一级市场建立二手份额转让市场,鼓励S基金发展,提升私募股权资产和LP份额的流动性。 “只要建立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并在保持流动性的前提下,不同风险偏好和期限的资金就能互相接力,将分散的短期资金汇集为长期资本,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资金支持。”他表示。 三是创新产品设计,满足机构投资者特殊要求。一些大的投资项目,退出比较难,可以考虑加大现金分红的力度,满足投资者获取稳定现金流收入的需求。有些机构投资者受限于财务核算制度和业绩考核压力,很难将大量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项目。 基于此,陈文辉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应制定更适合创新股权投资的财务核算制度,机构自己也可以调整相应的考核办法。资管机构还可以通过设立夹层基金或股债混合基金,平滑收益曲线,提高分红比例,满足一些资金当前监管和考核要求。 此外,他提出,当前大多数私募股权基金到期后,由于各种原因,很难实现项目的完全退出,一些投资机构担心因此产生信用或合规风险,从而影响了投资意愿。股权基金实物资产分配可解决投资者后顾之忧,但目前在实操上仍存在政策障碍,建议有关部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bg/18594.html
- 上一篇文章: 陈雨露书写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新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