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胎龄新生儿脑细胞电活动特点
众所周知,不同胎龄的新生儿具有不同的脑电信号特征。通过脑电图来评价新生儿的脑发育已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是评价新生儿脑功能的重要神经电生理手段,它在评估新生儿脑功能状态、脑发育成熟度、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良好价值。 一、最早期的脑细胞电活动 妊娠3个月开始,人类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增殖和迁移。妊娠5个月,形成最原始的脑皮层。但此时皮层表面积很小,脑表面光滑,脑重仅50g左右,脑细胞功能也处于原始状态。妊娠中期后,脑处于迅速发育状态,神经元胞体增大突起增多,脑表面沟回形成,成为医学脑电图检查的最基本组织学基础。一般最早期接受检查的是24-25周早产儿,多数情况下是对26-28周后的早产儿作脑电图检查。 二、28周左右早产儿脑细胞电活动 此时的早产儿脑沟回已存在,脑沟很浅,脑表面积有限,但神经元间突触联系已开始建立,意味细胞生物电活动已存在。此时脑电图记录的电活动低弱,脑电波低平,时而无波,背景呈现“不连续”图形。当生物电能积蓄到一定程度,则出现数个暴发性电活动。30周以前的早产儿基本处于暴发抑制状态。但小胎龄早产儿暴发抑制型电活动与足月儿严重脑损伤时的暴发抑制现象有本质不同。胎龄很小的早产儿脑电波在低平段基础上的暴发,意味细胞生物电活动强度的储备力,具有积极的意义。随胎龄增加,暴发时限增加,低电压段减少,有学者以每小时暴发的频率评价早产儿脑电活动的成熟过程,也有学者以“暴发-抑制时间比值”增长作为早产儿脑成熟度增长的指标,抑制段持续时间越长,说明脑成熟度越低。而足月儿出现的此类波形提示脑电活动严重抑制,预示预后不良。 早产儿aEEG暴发抑制图形 IBI(暴发间期) 三、34周左右早产儿脑细胞电活动 34周左右的早产儿,脑的结构与功能进一步发育成熟,是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的分界线。此时脑电图呈现2个显著变化:一是交替图形出现,在脑电图上可见电波的振幅总体较前增高,但不足以维持,数秒钟后又稍有降低。这一过程反复轮回,电压高低交替。二在额区、中央区、颞区时有散发、非节律出现、数量不等的尖波和棘波。与28周左右早产儿脑电图最大的区别在于一方面不连续图形减少或消失了,另一方面睡眠周期出现,说明脑内与睡眠调节相关的中枢、内分泌调节开始发挥作用。 34周早产儿脑电图 EEG交替图形 四、40周足月新生儿脑电活动 此时新生儿达到相对“成熟”阶段。足月新生儿脑细胞电活动特点:电压升高,电活动强度增加,脑电波成为连续性图形。睡眠觉醒周期规律性十分明显,aEEG宽窄带交替出现。 某足月儿脑电图 EEG连续图形 参考文献: 1.吴逊,吴立文,刘晓燕等.临床脑电图培训课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周丛乐,陈惠金,虞人杰.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 3.周丛乐.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伟思脑功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bg/1734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世界早产儿日特别策划早产儿的危害和预
- 下一篇文章: 急性心梗心电图,各阶段特点汇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