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现代育儿百科”可以查看历史文章

新生儿黄疸很常见,是指婴儿出生后出现皮肤及眼白发黄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过高导致的。

新生儿黄疸通常是从头到脚来发展的,在血清或血浆总胆红素(TB)为

4-8mg/dL(68-μmol/L)时首先出现在面部;TB>15mg/dL(μmol/L)时,全身(包括手掌和脚底)都会出现黄疸。

如果是配方奶喂养的话,新生儿黄疸通常会在出生后1-2周内消退。出生2周后还有黄疸的婴儿应该再进行评估。

母乳性黄疸指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1周后还持续存在的黄疸。母乳性黄疸通常在出生3-5天后出现,出生2周内达到高峰,在出生3-12周逐渐降到正常水平。母乳性黄疸婴儿的血清或血浆总胆红素(TB)水平在出生后几周内常大于5mg/dL(86μmol/L),可能不需要干预,但要进行监测,以确保胆红素仍为非结合型而且没有继续升高;如果评估后没有其他病理性因素,就可以继续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跟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不同,喂养不足导致的黄疸发生在婴儿出生后7天内,可导致体重过度减轻。有母乳性黄疸的婴儿,如果一般情况良好,没有其他并发症,就不影响常规疫苗接种。

通过目测来衡量TB并不可靠,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的婴儿要测血清或血浆总胆红素(TB)或经皮肤测胆红素(TcB)水平;出生24小时后,在肚脐水平线以下出现黄疸或结膜黄疸(眼白变黄)的婴儿都要测TB或TcB。

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TB的干预措施包括光疗和换血疗法,部分婴儿需要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对于胎龄≥38周的状况良好的婴儿,光疗指征如下:

1.生后24小时:

TB>12mg/dL(μmol/L);

2.生后48小时:

TB>15mg/dL(μmol/L);

3.生后72小时:

TB>18mg/dL(μmol/L)。

如果TB水平比阈值低2-3mg/dL(34-51μmol/L)、喂养情况良好、能密切随访的话,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使用光纤蓝光二极管进行治疗。

对于已经出院回家的婴儿,如果血清或血浆总胆红素(TB)水平接近换血疗法的阈值的话,也是先使用光疗;如果光疗6小时后TB仍然高于换血疗法阈值的话,就要进行换血疗法。

对于胎龄≥38周的状况良好的婴儿,换血疗法的指征是:

1.生后24小时:

TB>19mg/dL(μmol/L);

2.生后48小时:

TB>22mg/dL(μmol/L);

3.生后72小时:

TB>24mg/dL(μmol/L);

4.生后72小时以上任何时龄:

TB≥25mg/dL(μmol/L)。

对于有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的足月儿和早产儿来说,需要治疗的阈值会低一些,虽然指南上列有这些数值,但具体还是由医生来评估吧,这里就不介绍了。

有急性胆红素脑病(ABE)征象(比如明显的嗜睡、肌张力减退、吸吮无力或高调哭声)的婴儿应进行换血疗法,无论血清或血浆总胆红素(TB)水平如何。准备换血期间也应该进行光疗。

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进展通常包括3个阶段:早期阶段的体征可能较轻微,表现为昏昏欲睡(可以唤醒),唤醒时可有尖声哭泣。如果不干预的话,就会发展到中期,可有发热、嗜睡、吸吮力弱,或易激惹和紧张不安伴吸吮力强;哭声可较尖锐,且难以安抚。在中期阶段进行紧急换血疗法的话,可能防止永久性胆红素诱导的神经功能障碍(BIND)。如果发展到进展期的话,会呼吸暂停、无法进食、发热、抽搐、半昏迷/昏迷,难以安抚的啼哭或微弱啼哭或没有啼哭;最后呼吸衰竭或难治性抽搐导致死亡。

光疗时,应该用不透光的眼罩把孩子的眼睛遮住,注意不要把眼罩盖到鼻子了。尿布覆盖面积越少越好。光疗期间保持充足的水分和尿量非常重要,当血清或血浆总胆红素(TB)水平降到换血疗法阈值以下时,可暂停光疗通过哺乳或奶瓶继续经口喂养。经口摄入液体不足时,就要通过静脉补液。

虽然晒太阳也可以降低血清或血浆总胆红素(TB)水平,但晒太阳容易导致晒伤等不良反应并增加发生皮肤癌的风险,所以不推荐使用晒太阳来退黄疸。只有在没条件进行光疗时,才使用滤过的日光来照射,滤过的日光允许蓝光透过但去除了有害的紫外线和红外线。

给婴儿喂葡萄糖水不会减轻黄疸,反而可能影响婴儿吃奶而导致黄疸恶化。

目前没有确切证据支持使用茵栀黄颗粒/口服液/注射液或益生菌来治疗黄疸。

作者介绍:朱剑笛,育婴员,知名母婴育儿博主,值得信赖的育儿顾问。微博:火爸朱剑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aochanera.com/zcelt/17550.html